掖庭是什么意思?掖庭的发展历史

掖庭,亦是掖廷,是古代皇室内廷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掌管后宫宫女与仆役,也是一个与皇帝和宦官、宫人、后妃、律法等有着密切联系的特殊机构。

掖庭是什么意思?掖庭的发展历史

掖庭这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里的《百官公卿表上》:“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左弋为饮飞,居室为保宫,甘泉居室为昆台,永巷为掖廷。

但前身在周朝时期便已出现,当时它被成为“巷”,秦朝时期又改称为“永巷”。汉朝时期,永巷地处后宫掖门,故汉武帝时期又将“巷”改名为“掖庭”。当时的掖庭制度主要与后宫有关,主要职能也是为皇上选妃做准备,皇后当时也由掖庭选出。除此之外,汉朝时期的掖庭还有监狱的职责。

两汉时期的掖庭制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掖庭制度才逐渐健全,当时已有掖庭令、掖庭监等机构体系,而且官员并非为宦官。隋朝时期,掖庭便成为内侍省的一部分。

《唐六典》中的《官宫官内侍省·掖庭局》里就曾记载了掖庭名称的演变过程:掖庭,《诗》之巷伯也。至秦为永巷,汉武帝更名掖庭,有令、丞。后汉掖庭令一人,左右丞、从丞各一人,掌后宫貴人聚采女事。魏、晋并有掖庭令、黄门令,而非宦者。隋内侍省统掖庭令、丞各二人,皇朝因之。

隋朝时掖庭出现改革,其掌权者由宦官改为士人,后妃入宫也不再经过掖庭,掖庭选妃职能逐渐没落,看管罪臣之女的功能逐渐凸显。

因这些罪臣之女的加入,掖庭文化程度增高,又有了排演歌舞取悦皇帝,参与祭祀等等职能。在这个动态发展过程中,掖庭的名称、主要职能、社会地位都发生了变化。

发展到唐朝时,便沿用前朝体系,且已经自成一派。唐朝在我国历史上,不仅起着承上下的作用,而且还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统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依照国家形势,对唐朝的掖庭制度在承继前朝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和改革,最终形成了较为严密和完善的政治制度体系。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51591.html

(0)
飞翔的熊猫飞翔的熊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