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雕指的是什么
云雕是雕漆工艺之一,始于唐代,定型于宋代,其名称见于程大昌《演繁露》等史籍。《中国书艺美术大辞林·地方传统工艺分布》上记载有“新绛‘云雕’”。明代我国漆工唯一专著《髹饰录》也提及剔犀。著名学者王世襄等认为,剔犀主要产于山西新绛县。据《新绛县志》记载,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绛州名匠张凡娃经过精心研制并结合本地漆器特点,创造了具有北方特色的剔犀漆器,后经历代能工巧匠竞相雕琢,遂代代相传。山西省艺术博物馆现珍藏着清代剔犀漆筒、漆食盒、漆提盒、漆八角桌等。
在制好的木胎上,用两种以上天然漆有规律、逐层次地累积到一定厚度,再用刀剔刻,因其花纹刀口侧面处显现如同犀牛皮质的断面层次,故名剔犀;又因花纹多为回纹、云钩,流转自如,回旋生动,断面显露宛若彩云的纹理色彩,近代以来称之为“云雕”;日本则称剔犀为“屈轮”。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5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