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模子(上海话寻个模子是什么意思啊)

上海模子

“模子”这个词,一直活跃在上海人的口中,形容一个人在社会上混得不错,有实力、有魄力,我们就称他为“模子”。但是,对于“模子”侬又了解多少呢?

“模子”如果在一个词的最后,比如“XX模子”,则表示有某一类特征的人。先来考考侬,啥叫“撬边模子”?

上海话“撬边模子”,跟还有一种模子非常接近,这就是“连档模子”,北方人常把这种人称作是“托儿”。

上海模子(上海话寻个模子是什么意思啊)

什么是模子

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逐渐成为华东第一大港口,长江流域商品的最重要集散地,粮食、丝绸、茶叶等商品在上海码头发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比如经上海港周转的国内米谷运销量急剧增长,从1869年的37327担,猛增至1890年的4770226担。

上海码头工人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他们口头语里的模子最早其实是“码子”,是码头工人间使用的一种货币,用竹签制成,成为了衡量价值的标准。码头工人们每日干粗活,需要有一把子力气,加上他们之间容易形成兄弟一般的社交氛围,讲义气、豪迈就成了可贵的品质,“码子”后来便演化成了有斤两有魄力的人的代称。

后来上海经历早期工业化,翻模使用的模子又成为了重要的生产工具,能够生产一切。沪语码模同音,产业工人们的社交也类似于码头工人,往往推崇有魄力、有义气的品格,所以“模子”穿越百年上海滩历史,因种种因缘际会和谐音错识依然保持着生命力。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39060.html

(0)
暴躁蜗牛暴躁蜗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