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是税法的常用术语,是计算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一般而言,应纳所得税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的乘积。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得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即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
直接计算法的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和允许弥补的亏损后余额。
间接计算法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加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纳税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税法规定范围与会计规定不一致的项目需要调整的金额;二是税法规定扣除标准与会计规定不一致的项目需要调整的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越高个税缴纳越高,填写自己六项扣除数据可以轻松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少个税缴纳。
我举2例子,例如1:路人甲每一个月1万工资,没有任何六项扣除,社保公积金个人部分500元
路人甲2022年1月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10000-5000-500=4500元,应纳税额:4500×0.03(税率)=135元(交税135元)
路人甲2022年2月应纳税所得额:(10000+10000)-5000*2-500*2=9000元,应纳税额:9000*0.03=270元
总结:个税计算方式是累计的每个月叠加起来,如果每个月工资2万的下半年某个月你会发现你交税突然增加,那就是你突破了另外一级税率,不在适合3个点了。全国都这样的,不用惊讶哦。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260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