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所说的兵马俑,一般指的是秦兵马俑。1974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对秦兵马俑坑进行了发掘,先后在一、二、三号坑中发掘了八千多件兵马俑。一号坑以车兵为主,车步兵相间;二号坑车兵较多,也有一定数量步兵骑兵,形成车兵、步兵、骑兵的联合编队;三号坑以指挥俑为主。
这些兵马俑以秦军将卒形象为模特,大都比例匀称、魁梧高大、眉眼逼真、造型生动,再现了秦代军士的气势和军队的壮观。步兵俑单独编列,位于每个作战单元的前边。即使跟随在车兵骑兵后面,他们身着战袍、挎箭挟弓、凝视前方,机警而又不失镇静、高大而又显得灵敏。甲俑混编在车兵骑兵中间,手执兵器、束发免胄,很有气势。骑兵俑短甲在身、口裤紧束、足登长筒马靴,一副舍我其谁的模样。车兵身披重甲、手握车辔、目视前方,一副技术过硬的样子。
值得一提的是,兵马俑中的跪射俑表情严肃、目不斜视、执弓搭弦,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秦军日常训练的场景。兵马俑中的将军俑身着花甲、头戴燕尾、镇定自若、表情沉着,很有凛然不动的大将之风。
那些战马,更是剪鬃缚尾、双耳前倾、非常机敏,让人联想到疆场上的猎猎之风。
在那个时代,这么众多的兵马俑不可能像今天流水线一样制作出来,虽然制作它们,也是用的模具,但是每一个兵马俑都不相同。
看到它们或站立、或单膝跪、或牵马站立的姿势,它们或凝视、或远眺、或低头沉思等等栩栩如生的表情,我们禁不住猜想秦始皇时代的帝国表情,仰叹古人细密的手工技艺。
当然,西汉兵马俑也是我国兵马俑家族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西汉高祖刘邦陪葬墓中出土的西汉三千兵马俑曾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当时,骑兵俑有白、黑、紫、红几种,分布在六个不同的坑道里,大的高近70厘米,小的高越50厘米。骑兵俑服饰艳丽,手持兵器,眉眼传神,目光凌厉,显然是一支训练有素,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军队。
分布在五个坑里的步兵俑身高45厘米以上,身体呈现橙、红、白、黄等颜色;铠甲俑(武士俑)大多持器握盾、箭囊在背,一副临战状态。指挥俑面目生动、胸有成竹。文官俑温文尔雅、尽显睿智。舞乐俑活泼可爱,生动逼真。
西汉兵马俑的体量大体是秦兵马俑的三分之一,已经改变了秦兵马俑比较写实的制作理念,更多地凸显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成为我国雕塑艺术的新高度。
1984年底徐州狮子山出土的近五千件汉兵马俑,是楚王国军队整体建制的缩影。有官吏、士兵(长械俑、发辫俑、弓弩手俑等);有甲胄俑、御手俑等,是我国兵马俑家族中发现的第三批。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汉景帝刘启阳陵外葬坑中发现了十万件兵马俑,这批兵马俑已经比西汉三千兵马俑更为传神。尤其是女俑,身材端庄匀称,眉目清秀生动,更显得华贵从容。
兵马俑是秦汉时代社会发展的缩影,是历史留给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57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