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
大运河自春秋到南北朝,经历1000多年的开拓,虽然还未能形成完整体系,但南北水运贯通以具雏形,基本沟通了黄河、淮河、长江与钱塘江的水运干线,从而为大运河的贯通奠定了基础。
公元605年,隋炀帝即命开凿大运河,“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 长1000多千米。608年,隋炀帝沿洛阳东北方向开凿永济渠,沟通沁河、淇水、卫河,通航至天津。接着,溯永定河而上,通涿郡。610年,隋炀帝继续开凿江南运河,使得镇江至绍兴段通航。
至此,通过通济渠、永济渠两大渠道,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总长2700千米的中国南北大运河全线贯通,并把洛阳、涿郡(今北京)、汴州(今开封)、宋州(今商丘)、宿州、淮北、楚州(今淮安)、江都(今扬州)、润州(今镇江)、余杭会稽等区域中心联系在一起,从而加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隋代的这条大运河,全长5400余里,是一个雄心勃勃、具有顶层设计和前瞻规划的水利工程。自此,秦汉以来只有东西交通的状况被陡然改变,中原文明自东晋渡江之后开始出现南移景象,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北风南渐,终成定势。
隋炀帝因开拓大运河消耗了惊人的国力。《隋书》中说是“举国就役而开御道”,终而激发民变,炀帝被缢弑于南巡途中,李渊在太原起兵,创建唐朝。晚唐诗人皮日休有诗叹曰: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35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