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课程标准总结就为四基、四能、三会、六素养。四基指的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指的是,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会指会说会辨会用。六素养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学分析。
四基、四能的特点: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四基”、“四能”,即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将“双基”拓展为“四基”,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双基”训练,更要注重能力培养,特别是知识的迁移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模型思想。
“三会”是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为体现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水平,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确定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
小学阶段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初中阶段包括“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三会”既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逐步形成的核心素养,也是进一步在高中、大学,甚至走向社会不断应用和提升的综合能力。“三会”是数学课程的统领,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的导向。
比如,“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是对一个人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较高要求,对于一个普通公民,无论将来是否从事数学研究,具备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都是重要的。具备这样的素养使工作、生活和事业有更大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视野,对于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具备从数学的角度审视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具体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实践的导向,是数学教育应追求的长远发展目标。
在核心素养统领下,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分为三个方面表述,可概括地理解为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1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