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具有的生态效益是(湿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湿地是什么

湿地,顾名思义就是富含水分,湿润的地方,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型。自然湿地包括沼泽、湿原、滩涂、泥炭地等水域地带,以及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全世界湿地的总面积约为80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我国湿地面积约56.35万平方千米,有64处国际重要湿地和602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00余处湿地公园,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

湿地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他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其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气候为地球20%的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

湿地具有的生态效益是(湿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湿地具有的生态效益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的社会效益也很突出,可供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其生态系统具备很高的教育、科研价值。湿地还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可以供应丰富的淡水、动植物产品和各类矿物资源,提供水电等能源,具有巨大的水运价值。在湿地的三大效益中,生态效益是基础和核心;只有湿地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生态功能保持良好,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反过来讲,湿地良好的生态效益促进产生了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会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50027.html

(0)
暴躁蜗牛暴躁蜗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