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简介(靖难什么意思)

靖难什么意思

“靖难”是平息战乱,扫平奸臣的意思。朱元璋在位时担心后世有权臣作乱,于是在《皇明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朱棣便以此为理由,指责齐泰、黄子澄为霍乱朝纲的奸臣,起兵清君侧。

靖难之役简介(靖难什么意思)

靖难之役的起因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燕王朱棣见到几位藩王先后被削,明白如此下去必无法逃过此劫,于是一边争取时间一边做战争准备。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靖难之役简介(靖难什么意思)

靖难之役简介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继位,是为建文帝。为避免出现汉代""、西晋""的悲剧,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等一系列削藩。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起用老将统兵北伐,又派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今南京) 。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 战乱中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40372.html

(0)
开飞机的奥特曼开飞机的奥特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