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谈论怪、力、乱、神,而主张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强调敬鬼神而远之,不能事人焉能事鬼。目的是要引导人们去怪守正,抑力尚和,定乱达治,重人轻神。总之,是提倡人应当尊重人本身,人们要注重实现现世的幸福。
“怪、力、乱、神”这四样东西是孔子所不喜欢讲的,不喜欢研究的。这四样东西的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这些现象在社会衰乱之际特别多,一个人也只有达到了智慧的境界,懂得了人生的真理,才能泯除怪力乱神,而归于真实平淡,这也是当今社会教育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孔子不愧为一代伟大宗师,他研究正能量、宣讲正能量、传递正能量,至今仍然是我们的榜样。
正因为儒学充满了正能量,有人称儒学即是仁学,是道德之学、价值之学。又由于儒学千百年来深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解决人们精神信仰的种种困惑,也有人称儒学即是儒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表达着中国价值观的道德自信和宽阔胸襟,是中国与世界友好相处、共创繁荣的伦理承诺。
“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39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