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是什么意思(通感和比喻有什么区别)

通感是什么意思

何为通感?"通"是相通、相联系的意思,"感"是感觉,即是人们常说的视、听、味、嗅、触五种知觉。在描述客观事物时,将人的各种知觉互相沟通、转换、迁移,即为通感。简言之,所谓通感即是以感觉写感觉的一种修辞方法。在通感中,颜色是有温度的,声音是有形状的,冷暖是有重量的。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

通感是什么意思(通感和比喻有什么区别)

通感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通感的修辞手法常常是以“兼格”的修辞样式出现的。即一种修辞格之中包含了另一类修辞格,形成了主格和次格(或“副格”)两种修辞格兼用的现象。例如:

(1)“通感+比喻”格。例如,“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句中兼用通感和比喻两种修辞格,主格为“通感”,副格是“比喻”。

(2)“通感+拟人”格。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兼用通感和拟人两种修辞格,用拟人的手法勾连起两种相通的感觉。

通感是什么意思(通感和比喻有什么区别)

通感和比喻有什么区别

通感和比喻这两种修辞手法,在形式上是十分相似的。例如:

①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刘白羽《长江三峡》)

②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翦伯赞《内蒙访古》)

例①是通感,例②是比喻,从表面看,两句都以比喻的形式出现。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具备,似乎完全一样。所以,比喻和通感这两种修辞手法,非常容易混淆。但是,如果我们由表及里,细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两个句子其实有着有着很大的差别。例②用“青铜的屏风”喻“秋天的阴山”,是以视觉形象喻视觉形象,借“青铜的屏风”例显现阴山的古老和巍峨,其本体和喻体都在同一个感觉范围内。例①的情况就不同了,“绿茸茸的草坂”是视觉所见,而“充满幽情的乐曲”是听觉所闻,本体、喻体不在同一感觉范围。

比喻也好,同感也好,两种不同的事物都必须有相似点。不过,通感的相似点在于感觉想通,它不但求形似,而且更注意“神似”,从这点上看,通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比喻,它使本来不属于同一感觉系统的两种事物,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通感是什么意思(通感和比喻有什么区别)

通感的作用

通感,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用的也很多。例如“这个小姑娘笑起来真甜”,这是视觉与嗅觉或者触觉。又如“他的嗓音很尖锐”,这是听觉与触觉。诗友们平时欣赏古诗词的时候,遇到一些特殊奇妙的句子,不妨看一看,是不是用了通感的手段。另外,在创作的时候,也可以尝试一下通感如何使用。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39590.html

(0)
开飞机的奥特曼开飞机的奥特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