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的由来(城隍庙的由来历史典故)

城隍庙的由来

城隍是中国原始信仰祭祀的自然神之一。在远古时期,人们在强大的自然面前总是显得软弱无力,一种潜在的、畏惧的恐惧心理便使得人们把希望寄托于对祖先和对自然神的崇拜之中,通过祭祀求得的护佑。而城墙在保护人们生活安定、防卫敌人、猛兽及洪水等灾害中大有作用,于是城隍神就出现了,成为了保护一方城市的守护神。宗教信仰源于民间又影响民间。城隍神本是自然神,但是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又希望英雄人物死后,他的英灵可以作为地方神来保护一方,于是城隍庙慢慢从自然神演变成了人格化的神。在这个演化的过程中,汉代的纪信是最早的人格化的城隍神。

城隍庙的由来(城隍庙的由来历史典故)

"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可见"城隍"作为一个合称,本指城墙和护城壕沟等防守城池的基础建筑。因为是防御工事的一部分,起的是保护城内百姓的作用,因而后来形成了"峻其城,浚其隍,以备不虞,为卫民计也"的观念。这种城隍能保护自己的认识,在动乱时期尤为突出。如此,城隍逐渐被神格化,其功能和作用被不断放大,最终使城隍成为民间崇拜的城镇安全的守护神。

据清人林则徐在《重修吴山城隍庙记》中记载,城隍在三国时就已有了保护神的意义。往后人们为了更好地进行民间崇拜活动,便大量修建城隍庙。宋代是一个修建高峰期。而明代,因为朱元璋多次下令敕封"天下城隍神",所以城隍庙的修建也不在少数。至清末,局面就是"今天下凡省治若郡县州若县,莫不祀城隍神"。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38652.html

(0)
暴躁蜗牛暴躁蜗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