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净戒是指什么戒(三聚净戒指的是哪三戒)

三聚净戒是指「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是总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的三个分类。摄律仪戒是遵守佛法不作诸恶;摄善法戒是奉行一切之善;摄众生戒是广修一切善法以利益众生。摄律仪戒与摄善法戒是自利,摄众生戒是利他,合自他两利叫做二利圆满,为大乘学者所应共持。

三聚净戒是指什么戒(三聚净戒指的是哪三戒)

所谓三聚净戒,就是三种清规的戒规,这三种戒规分别是:

1.要求遵守佛教各种戒律的摄律仪戒,

2.要求修善法积功德的摄善法戒

3.要求受戒者普度众生的摄众生戒。

等到这三聚净戒也传戒完成,受戒者就可以礼佛拜师,接受交到,忏悔罪业,发十四菩萨行大愿,最后完成受戒仪式,成为一个真正的和尚。

由于唐朝佛教有密宗、天台宗、真言宗、禅宗、律宗、华严宗、净土宗、三阶宗等等,各宗所修不同,在受戒仪式上有一定的区别。三聚净戒是属于大乘佛教的戒律,凡修菩萨行的佛教信徒都要受三聚净戒,而汉化寺院主要都是信奉大乘佛教的,所以自明代始,传菩萨戒就成为所谓“三坛连受”的一项重要内容。

有必要说明的是,从初坛传戒到二坛传戒,从修行层次上说的确是高了一级的,但三坛传戒却不意味着比初坛或二坛有修行层次上的高下差别。它是出家五众(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比丘、比丘尼)和在家修行的居士(优婆塞、优婆夷)的通行戒,而且可以根据自愿,从师受菩萨戒,不是必须受的。

三聚净戒是指什么戒(三聚净戒指的是哪三戒)

三坛传戒仪式,因受此戒者不光是出家人,还包括在家修行的佛教徒。戒师在传戒时往往要同时为众多的新戒授受,故多采取集体传戒形式,且多在佛殿等较大的场所举行。与初坛受沙弥戒和二坛受具足戒的传戒过程略有不同的是,传戒时一般在佛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位;左上高座供尊证师十方诸佛、羯磨师文殊菩萨、教授师弥勒菩萨及同学等侣十方菩萨位;右上高座候所请菩萨戒法师。

传戒之前,亦须鸣钟召集众位新戒来到佛殿,在仪式上开始与初坛受沙弥戒和二坛受具足戒情形相似,先请戒师入坛,由戒师宣讲三聚净戒的内容与意义;然后,戒师拈香作梵,教新戒诸人奉请释迦牟尼为得戒和尚,文殊师利菩萨为羯磨师,弥勒菩萨为教授师,十方一切如来为尊证。

在这方面,三坛传戒与初坛、二坛不同。初坛、二坛所请戒和尚、羯磨师、教授师皆为寺院中前辈僧人,而三坛所请则为所信仰的神佛菩萨。奉请之后,进行三世罪忏悔及发十四大愿,最后宣说菩萨戒相,其间传授问答方式基本与传比丘戒相似。

受菩萨戒的僧人与受沙弥戒和具足戒的僧人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我们在古装电视剧中经常见到的和尚与普通光头相比区别最大的标志——戒疤。不过要说明的是,在唐朝的僧人头上肯定是见不到这个的,在宋朝也是见不到的。

三聚净戒是指什么戒(三聚净戒指的是哪三戒)

三坛传戒时烧香疤的习俗仅仅见于汉化寺院,相传此习俗是由元世祖至元廿五年(一二八八)开始的。当时释志德住持天禧寺,他每次为七众(包括出家五众及在家修行的二众)传戒,都用香燃于新戒的头顶,并把烧香疤视为是终身信奉佛教的一种誓约。

佛门的戒律,最早其实是佛教管理者为了更好地管理佛门团体而设立,到后来,就成了佛门弟子的清规戒律。猪八戒的“八戒”也正是由此得来。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37903.html

(0)
开飞机的奥特曼开飞机的奥特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