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何为溯源?溯源之溯,乃逆流而上。《水经注·江水》:“沿溯阻绝。”引申为追求根源。如:追本溯源;不溯既往。[引自“辞海”]。
"阻绝"者,"障碍消失"之意也。在这里是主谓结构,并不是"阻隔断绝"之义。"夏水襄陵"(夏季,水位猛涨,把山陵淹没了),水位低时的一些阻碍自然就没有了。水涨船高,航路可以畅行无阻了,才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之航速。
这样解释有没有根据呢?有。《说文》:"阻,险也。" "阻"的本义即指"险要的地方"。如《诗经·商颂·殷武》:"罙(深)入其阻。"《周礼·夏官·司险》:"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又指道路难行。如《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绝"除了"断"的意思外,还有"尽"的意思,如"弹尽粮绝" "斩尽杀绝" "灭绝人性"。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古今汉语词典》:"绝,……②尽,不再存有。"引《庄子·渔父》"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为书证。又如《汉书·扬雄传》:"盖诛绝之罪也。"《后汉书·马援传》:"名灭爵绝,国土不传。"《三峡》一文中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之句,"绝"字就是"消失"的意思。
"沿溯阻绝"意思是"(三峡)航路的一些阻碍消失了(没有了)"。这样理解,才通,文从意顺,了无障碍。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367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