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来源和故事(月饼的来历简介)

月饼的来历

中国人吃月饼,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只是最早的时候,这种糕点的名字不叫月饼,以前叫 “太师饼”,或者“太师糕”,这种糕点是中国月饼的“始祖”。

月饼的来源和故事(月饼的来历简介)

当然了也有不同的说法,说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从西域带回中原的,原名叫胡饼,引入到中国后才叫月饼的。

另外一种说法是,唐高祖年间,李靖率军征讨突厥,凯旋归来,于是唐高祖在八月十五这天设宴庆功。有一吐鲁番商人向皇帝献上了他们家乡的特产:胡饼,皇帝觉得好吃,就跟众大臣分食,后来胡饼就在中国传播开来,每到八月十五,就边吃胡饼边赏月。

月饼一词有记载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不过,当时的月饼不只是在中秋节吃。到了元代末年,曾说朱元璋与众起义军首领,利用月饼传达起义讯息,约定八月十五夜,同时行动,赶走蒙古“鞑子”。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是源于明代,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民间传说慈禧非常喜欢吃月饼的。

月饼的来源和故事(月饼的来历简介)

八月十四是“迎月”,八月十五是“拜月”,八月十六是“送月”,这三天都是中秋节。那时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还产生了拜月、赏月等等地方民俗。

月饼的来源和故事(月饼的来历简介)

到了现代,月饼分为了传统月饼和现代月饼,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33498.html

(0)
暴躁蜗牛暴躁蜗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