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是广东省惠州市下辖县,被称为‘中国女鞋生产基地’、‘全国象棋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惠东境内的梁化(今梁化屯)作为古代县、郡治所,历经秦、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至隋初,历经800多年,被誉为“梁化旧邦”、“岭南雄郡”,可惜自从惠州府城从梁化迁到今天的惠城以后,梁化就荒废了,今天已变成一片农田,不见历史风采。
惠东县大部分乡、镇、场说客家话;而福佬话主要分布在沿海的黄埠、盐洲、港口、平海及县城平山镇;惠州话分布于多祝镇的三胜、明溪,大岭镇的大埔、蕉田等少数村落;约7万人说粤、客混合方言占米话;约1万人说汉语方言中少见的屯军方言岛军话;有少数人说畲语;“艇户村”有800人说白话。惠东是“广东省的象棋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广东女鞋名城”、中国女鞋生产基地、粤东商贸物流重镇。
惠东县经济发展水平较好,2020年GDP总量为607.6亿元,GDP总量在惠州市7个县区中排倒数第2位,高于龙门县。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惠东县常住人口为101.81万人,常住人口在惠州市中排第3位,少于惠城区和博罗县。全县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0722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10847人,增加人口数在惠州市中排倒数第2位,多于龙门县。
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37768人,占52.82%;女性人口为480308人,占47.1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21上升为111.96。总人口性别比在惠州市中排第5位,男女比例较为失调。
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48464人,占24.40%;15-59岁人口为650850人,占63.93%;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8762人,占11.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82757人,占8.13%。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1.67%在惠州市中排第3位,低于龙门县和博罗县,低于广东省的12.35%,人口年龄结构较好,人口较为年轻。
全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40377人,占62.9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77699人,占37.1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0.8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占比62.90%在惠州市中排倒数第3位,高于龙门县和博罗县,低于广东省的74.15%,城镇化率一般。
惠东县管辖面积为3535平方公里,下辖2个街道和12个乡镇,共14个镇级行政区。在惠东县14个镇(街道)中,人口超过30万人的有1个,在10万人至30万人之间的有1个,在1万人至10万人之间的有9个,少于1万人的有3个。整体上惠东县人口大镇(街道)较多。
惠东县常住人口最多的镇(街道)为平山街道的333172人,是一个常住人口高达三十万人的街道;常住人口最少的镇(街道)为高潭镇的5323人。大岭街道为160639人,全县排第2位,是一个常住人口超十万人的街道;黄埠镇为90150人,全县排第3位。
“十四五”开新局,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背景下,惠东县按照全市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3+7”千亿园区的部署要求,立足于资源优势,坚持差异化发展,积极抢抓三大资源,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三大支柱产业建设发展呈现齐头并进良好开局。惠东县三大产业预计2023年产值约290亿元,增速将超过280%。
1、新材料产业。位于惠东县白花镇的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是惠州重点打造的千亿级工业园区之一。主导产业:先进合成材料、高端电子新材料、 前沿新材料产业。
2、新能源产业。惠东积极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新能源产业布局异军突起,项目涵盖核电、风电、抽水蓄能等多种清洁能源类型,总投资达1600多亿元,预计产值270多亿元。目前,惠东还在探索引进LNG冷能发电、氢能源等项目,打造稔平半岛“能源科技岛”和“清洁能源新技术综合应用试验区”等。
3、先进制造产业。惠东县老牌工业园区——惠东县产业转移工业园,今年也迎来多宗先进制造项目落户建设,项目涵盖精密零部件、电子元件、电子电机产品等高端制造业。
4、女鞋产业。惠东县已培育出黄埠、吉隆、平山、大岭四个制鞋大镇,制鞋企业发展到4800多家,培育了9个国家免检产品、2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7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名牌商标群体。惠东县被国家和广东省有关部门评为“中国女鞋生产基地”、“广东女鞋名城”和“广东省鞋材生产基地”,是广东主要鞋业产地和鞋产品出口的重要力量。行内的说法,世界有80%的女鞋来自中国制造,而中国80%的女鞋产自广东惠东。惠东女鞋,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32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