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鲁肃出生于地主家庭,“家富于财”,名列全县财富榜首。可不幸的是,鲁肃1岁时父丧,“与祖母居”。鲁肃虽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却全无纨绔子弟的恶习,自小就好学上进,文武兼修,乐于助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20岁左右,正赶上天下大乱,鲁肃遂自我革命,散财卖田,召集一群小伙伴,整天舞枪弄棒,练兵演阵,欲救国救民。
彼时,周瑜被袁术任命为居巢县长,因天旱歉收,百姓食不果腹。忧国忧民的周瑜早就闻知鲁肃大名,遂带三百余人前来拜访借粮。说是拜访借粮,其实是借抢兼有,不然,为何带三百余人?是时,鲁肃家中有米两囤,每囤皆装米三千斛(一斛相当现在120斤)。鲁肃二话不说,手指一囤相赠——兄弟,不用还了,无偿送你。周瑜喜出望外,遂与鲁肃结拜为兄弟。
周瑜将鲁肃与曹操、刘备、自己等人齐平,足见《三国演义》对鲁肃的刻画有失偏颇。更甚至,在鲁肃死后的几十年里,孙权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按照鲁肃的规划谋略进行。
因此,孙权才会将鲁肃视为“吾之邓仲华”,总的来说,鲁肃才是天下三分真正的缔造者,才华、谋略比之诸葛亮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国志给予鲁肃极高的评价,说鲁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严整禁令必行。虽在军阵,手不释卷。又善言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这才是历史上真是的鲁肃。
鲁肃“思度弘远,有国人之明”,他第一个提出孙刘联合抗曹的主张,是孙刘联盟的奠基人,裴松之说“刘备与权并力,共拒中国,皆肃之本某。”他身体力行,推动联盟的成立,巩固联盟的发展,说明他具备高瞻远瞩的政治家眼光和灵活处理双边关系的外交家风度,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是与他的一系列活动息息相关的。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3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