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古代就和我国的联系比较密切,著名的四大名著《西游记》里的唐僧曾经就去过天竺国,也就是今天的印度。
天竺国(今天印度北部,当时天竺分为东/南/西/北/中天竺五个部分)戒日王朝的国王戒日王也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派使节访问唐朝。作为回礼,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王玄策受唐太宗李世民之命,率领30余人的使团再次出使印度。在到达印度之前一切都很顺利,问题就刚好出在了抵达印度的时候。曾派使节出使大唐想与大唐交好的天竺国王戒日王刚好去世了,也就这个时候戒日王的臣子阿罗那顺趁机篡位,成为了天竺国王。
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命令王玄策为出使天竺国使团的大使。(天竺国也就是现在印度)其实,这已经是王玄策第三次领命出使天竺国了。当时的天竺国并不是一个整体,它们内部被分为几个统治势力范围,其中最大的两个部落是西天竺国,中天竺国和东天竺国。
当时,西天竺国国王派遣使者跟随王玄策前往唐朝进宫朝拜太宗皇帝。正在王玄策和西天竺国使者途经中中天竺国的时候,碰上了中天竺国的国王驾崩。
中天竺国的重臣“阿罗那顺”,想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扣押唐朝使团和西天竺国使团,然后借着国内老国王驾崩的机会,一举统一中西天竺国,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王朝。于是,在王玄策等人刚进入中天竺国的境内,“阿罗那顺”就故意派遣士兵假装劫匪掠夺使团进贡大唐皇室的贡品。结果当然是寡不敌众,仅有王玄策和他的副手在众人的合力下勉强逃走了。
王玄策二人带着伤痛一路逃跑,最后来到了吐蕃。但是他并没打算在吐蕃国王的护送下返回长安,而是向吐蕃国王请求借兵!吐蕃国王一开始很是不解,两个伤痕累累的大唐使者,好不容易逃出生天,竟然要借兵。在综合考虑之下,吐蕃国王同意借给他1200名士卒。之后,王玄策又来到尼泊尔。他请求劝说尼泊尔王国借了7000铁骑。就这样,王玄策带着8200名异国士兵杀回了中天竺国。
王玄策有用了一种天竺国人从未见过的战法来对付他们的大象军队,这个方法就是——火牛攻势。所谓的火牛攻势就是,将牛角上绑上利刃,又在牛的尾巴上绑上极易燃烧了芦苇稻草,而且在这些稻草上撒上燃油。
当两军冲锋的时候,只需要在牛尾上点上一团火。牛就会因为受惊吓发疯的向前狂蹦,加之牛角上都是锋利的刀刃。当上千头凶猛的牛带着刀刃,向前狂奔,这威力简直就是势不可挡!
王玄策利用这一计策接连拿下中天竺国两座城池,新国王“阿罗那顺”见情况危机,赶忙向东天竺国求救。虽然有了东天竺的增援,可是依旧惨败!最后,“阿罗那顺”手里的军队全军覆没,他本人被绞杀,他的妻子儿子被俘。
东天竺国的国王看到这等情况,急忙派遣使者带着数以万计的牛羊马匹,各类珍奇异宝觐见大唐王朝,说自己是被“阿罗那顺”蛊惑了才借兵的。并且表示自己不敢大唐唐朝作对,愿意俯首称臣,年年朝贡。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30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