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是一种人类未来的新能源之一,它的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白色的,看起来好像是冰块一样的固体燃料,不过,它的主要成分之一却是甲烷,这也是它可以被点燃的关键所在。
作为一种新能源,可燃冰的利用率极高,我们都知道,如今传统资源中,煤炭和石油资源是人类目前的主流资源,不过,如果未来人类全面使用可燃冰,由于可燃冰的密度是煤炭的10倍,这也让它在同样的规格下,可以产生更多的能量。
可燃冰化学式为CH4·nH2O ,它和石油、天然气、煤炭一样,也是一种化石燃料。可燃冰与干冰很相像,而可燃冰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牢笼。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淡水。
不过,可燃冰虽好,但开采起来却十分困难。因为藏得比较深,特别是储量非常丰富的海里,很多都藏在几百米深的海床上。想要开采,就需要在几百米深的海底钻孔,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没点能耐还真办不了。
开采可燃冰就是为了获取可燃冰中的天然气,一般有以下几个方法,包括热激发开采法、减压开采法、化学试剂注入开采法、 CO2置换开采法和固体开采法。
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寻找可燃冰的存储地,而中国南海可燃冰的发现,让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目光聚焦过来了。通过如今掌握的情况来看,如今大规模的可燃冰分布在中国东沙、西沙和神狐等海域,并且预测存储量约为194亿立方米,所以十分的多。
在我国发现可燃冰之后,在2013年的时候就开钻取样,并且分析得出可供中国用135年,真的就是“能源黄金”,但是为什么没有大规模开采呢?
第一、如今人类开采可燃冰的技术还未成熟,对勘探的技术要求很高,所以就算是我们能够进行可燃冰试采,但是并不意味着真的能够实施大规模的开采,而我国在2017年首次进行可燃冰开采的时候,都是在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区域进行开采的,只是实现了短暂的理论、技术和工程的重大创新。
第二、开采可能造成海底不稳定,导致地质灾害,也容易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也就是说,当我们进行可燃冰采集的时候,还没有办法来进行对海底构造的稳定,这个原理就如我们开采石油一样,在进行石油开采之后,进行“水压”填补,但是很明显,对可燃冰的“空白填补”是无法做到的,所以一旦我们进行大规模的海底“可燃冰”开采,就容易引发地质灾难的发生。
就如我们最为常见的地震,海底滑坡,甚至可能引发海啸,所以海底可燃冰的采集还是挺危险的。同时一旦可燃冰在海底没有收集,我们也看到可燃冰是水和甲烷在低压下形成的白色固体燃料,如果直接取出水面,很容易出现甲烷的释放,那么又会带来更大的影响,所以其实这些都是问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可燃冰储备国,研发可燃冰开采技术是重中之重。这时候这就不得不说一件大国重器“蓝鲸一号”,蓝鲸一号长117米,高118米,最大钻井深度达15250米,可以抵御12级台风,2017年首度大展身手首次实现了稳定产气和连续开采60天的世界纪录,远远的把同样在进行可燃冰开采的日本甩在了身后。
2020年,中国再破纪录。这次大显身手的是蓝鲸二号,这次用了近一半的时间开采了之前两倍的总储存量,这种进步无疑令人兴奋。中国在可燃冰开采技术上一次一次的突破,都是为了避免人类未来所面临的困境。几十年来美国人为石油不择手段,而如今的中国却为解决未来的能源危机,而刻苦研发。那么你认为,中国在未来会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开采技术吗?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30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