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习俗(潮汕地区的风俗)

潮汕,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地区,是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地区,共划分为四个市区:汕头(经济特区)、潮州、揭阳、汕尾。

做桌

“做桌”“食桌”以庆贺或吊慰之,而且不同人生礼俗的“桌”又各有各自的菜式、进食程序和饮食礼仪,从而形成了一套别具地方特色的饮食习俗。,也就是请大家吃饭。过去同村的都是同种族的族人,要让同种族的人都潮人习惯称参加筵席为“食桌”,办理筵席则称“做桌”,它既最隆重,又最讲究,乃是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习俗。

潮汕习俗(潮汕地区的风俗)

在潮汕地区,举凡庆典、乔迁、婚娶、寿诞、丧葬等红、白喜事,人们都会聘请厨师“做桌请人”,其中尤其是诞生礼、成人礼、婚礼、做寿、葬礼等潮汕人生礼俗更是离不开“做桌”“食桌”以庆贺或吊慰之,而且不同人生礼俗的“桌”又各有各自的菜式、进食程序和饮食礼仪,从而形成了一套别具地方特色的饮食习俗。一开始像是“内部的汇报演出”,后来请的人范围不断扩大,就不仅仅是种族内的人,也包括朋友了,有些“公演”的味道!“做桌”和“食桌”不仅仅是起到沟通友谊的作用,同时关系到脸面。

营老爷

营老爷,是潮汕地区最常见的民俗文化活动,何为营老爷呢?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游神赛会,说起这个营老爷,在潮汕地区就有各式各样的游神活动,各个地方所举办的游神活动数不胜数。而潮汕百姓所信奉的神明也是非常之多,其中就有:三山国王、妈祖、天公、地主老爷、伯公、五谷母、财神爷、珍珠娘娘等等……
而在这些神明中,三山国王是潮汕地区最有名的神明,几乎每个乡村都有建造三山国王庙,每天都有数不胜数的百姓来到庙里焚香祈愿!

开腥礼

潮汕的开腥礼,要在小儿出生三天,请算命先生为其排生辰八字,俗称“扎时”,并择吉日“开腥”——产妇由吃素转入吃荤(一般是满12日家长就会为婴儿行开腥礼)。主人家备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外婆则备衫裙、肚兜、鞋帽、披风、小被、金银首饰送给外孙,备公鸡、猪肉、鸡蛋祭拜“公婆”神。

潮汕的“出花园”

男子到二十岁时,要选择吉日,选择替他加冠的大宾,然后举行加冠礼仪。这就是古代的成年礼。潮汕的冠礼至清代时在做官人家中也只是“存其名”,在一般平民百姓中早就废止了。但潮汕有一种近似成年礼的礼仪“出花园”,至今还相当流行,不过它不分男女。

潮汕人认为未成年的孩子一直是生活在花园里的。孩子长到了十五岁,就得择吉日举行“出花园”仪式。

冬节丸

潮汕人说冬节是小过年,也即亚岁之意。又说:“食了冬节丸增一岁。”都有过了一年的意思。民间传说谓古代死囚都在冬至前处决,若过这一日必将再延一年,囚犯家属乃送汤丸给食为贺。民间相传成习之说不足凭,而“冬至阳生春又来”,才是民俗赖以产生根源。因是“冬至阳生”,故是一年的重要节日,必祭必贺。潮俗此日,除三牲粿品祭拜祖宗外,必有人人晨食冬节丸之举。

潮汕习俗(潮汕地区的风俗)

这天一早,主妇们就起床搓糯米丸,而且大小都来搓,人越多越吉利。大家围着宽平的竹箕,喜气洋洋,搓后即煮汤丸吃。除人人吃汤丸外,还将汤丸喂牛喂狗喂猪,将丸粒粘在牛头牛角牛身牛尾上,还将丸粒粘贴在门顶、碓臼、炉灶、米缸、谷簟、犁耙、水车以及猪鸡鹅鸭牛寮上,祝其平安过冬,新年健旺。冬节丸有用粳米粉制的尖头丸(俗称尖米丸),但更多是用糯米粉搓成的糯米丸。制丸的米粉还要部分留着以待外出亲人回来时食用,以庆团圆。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26851.html

(0)
暴躁蜗牛暴躁蜗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