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与四川本是一家,但后来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后,重庆人与四川人便有了不同的概念。然而直到2020年的今天,仍然在许多人心中,他们认为“重庆人”就是“四川人”。其实,这种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说不定还会激怒一个重庆人。来了重庆旅游,一定不要触碰这个禁忌话题:重庆人到底是不是四川人?
首先,在中国历史上,重庆虽然有很长一段时期属于四川,不过,该地区并不都归属于四川。在部分历史阶段,重庆和四川可以说是并列的关系,或者可以说曾经是一对兄弟,现在正好又成为了一对兄弟。具体来说,早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阶段,今四川省一带主要属蜀国这一诸侯国,而今重庆市一带主要属巴国这一诸侯国。对于蜀国和巴国,并不存在归属关系,也即都是周王室之下的诸侯国。在蜀国和巴国的基础上,这两个地区又分别诞生了蜀文化和巴文化,并且,在简称上,四川省简称“川或蜀”,而重庆市则简称“渝或巴”。
到了战国中后期,秦国消灭巴国和蜀国,今四川、重庆一带成为秦国的疆域。在郡县制下,秦国在今四川省一带设立了蜀郡,而在今重庆市一带设立了巴郡。自此之后的多个朝代,又在这两个地区设立了其他郡县。在汉武帝刘彻这位千古一帝在位时,今蜀郡和巴郡一带逐渐有了一个共同的称呼,也即“益州”。到了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刘备建立的蜀汉就主要占据了益州之地,而益州就主要包含了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
唐朝这一历史阶段,今重庆市一带设有渝州,属山南西道。而对于今四川省一带,因为李世民改益州为剑南道,治所位于成都府,所以该地区主要属剑南道。由此,在唐朝时期,从建制区划上来看,重庆并没有归属于四川。咸平四年(1001年),北宋在今今四川、重庆一带设立了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台)、利州(今广元)、夔州(今重庆奉节)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四川由此得名,并且包含了今重庆市一带。当然,严格来说,四川在当时不是一个建制区划,主要还是一个地域概念。
最后,这一情况在元朝建立后出现了明显,在行省制的背景下,元朝正式设立四川行省,下辖了重庆路总管府,由此,当时的重庆归属于四川。到了明清这一历史阶段,在今重庆市一带设立重庆府,归属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和四川省。也即在元明清这一历史阶段,重庆均属于四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年后,即1950年,将今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区和西康省。1952年9月,撤销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成立四川省,包括今四川省中东部及重庆市。1954年,重庆与四川合并,重庆从直辖市降为副省级市。1997年,重庆直辖市成立,今四川、重庆版图确立。当然,尽管历史上的重庆没有一直归属于四川,但是,因为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相近,二者的关系可谓一直亲近。
今天的重庆和四川省区域,比元代四川多了川西高原,少了贵州和云南省的一部分。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24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