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这里地势低平,海拔仅有50米左右。一眼望去,白云低悬于蓝天之上,蓝天下是望也望不到头的稻田,在这片希望的原野上,种出了大豆、高梁,也种出了稻穗飘香。昔日的“北大荒”,早已蜕变成了今日的“北大仓”,行走于这片丰饶的黑土地上,你自然会明白“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真正含义。
而三江平原指的就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这三处河流经过的东北平原,北大荒就是位于这片地方。相比于其他地方的农村,黑龙江的种植是最现代化的,因为人少、地多、土壤好,所以机械化程度很高。
三江平原是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北端的一个拗陷带,在大地构造上属同江内陆断陷。三江平原地势低平,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50~60米。沼泽湿地一般形成于在温湿和冷湿气候,平坦、负地貌,地表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的环境。而三江平原湿地属低冲积平原沼泽湿地,处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气温年差较大,全年平均气温1.4℃~4.3℃,雨量充沛,平均降水量500~650毫米,降雨集中在6~10月,使沼生及湿生植物大规模发育,生长茂密,排水不畅,造成水体蒸发和水分下渗困难,同时,这里地形微伏,河流纵横,泡泽遍布,地表径流滞缓,内水不能外排,这些都有利于沼泽湿地的形成。
湿地如一块天然海绵,能减缓水流的速度,能排除和沉淀毒素和杂质,净化水体系统。平静且优质的淡水沼泽湿地环境,是野生动物的快乐天堂,许多濒危的鸟类、迁徙的候鸟以及众多野生动物都喜欢在这种环境下栖息和繁殖。这里哺乳动物12科37种、鸟类40科168种、两栖类4科5种、爬行类3科5种、鱼类17科77种、昆虫41科126种,国家级珍稀濒危物种约100种,有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丹顶鹤、金雕、白尾海雕、玉带海雕等。
优质的水体系统,长期积水的环境,能促进湿地植物高度、茎粗、密度的生长,植物特别高大茂盛。这里植物种类超1000种,约占东北植物种类的1/3,其中小叶樟被当地人成为“羊草”,估算年产有1300万吨,可供140万只牛羊吃一年。这里的芦苇,每平方米有120株,高有2.5~3米,粗0.5~0.8厘米,贮量约有40万吨,是造纸的好材料。
三江平原湿地属于环型湿地,由中心向外缘,地势由低到,水分由多渐少,温度由低到高,这样带来了土壤分布的变化,由泥炭土向沼泽土和白浆土过渡。这里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三江平原素有“中国黑土湿地之王”之称。
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形成,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白浆土质地粘重,渗透性差,孔隙度小,坚实无结构,形成不透水层,可防治水土流失。草甸土有机质含量较高,腐殖质层较厚,土壤团粒结构较好,水分较充分。沼泽土是地表长期积水、生长喜湿性植被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土体上部含大量有机质或泥炭,泥碳则是由死亡的植物在潮湿和通气困难的条件下,经厌氧细菌分解,转化成一种不容易分解、不易矿质化的有机化合物复杂体,是优质的燃料、肥料、建筑材料。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2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