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是哪三件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真正意思是什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意思是说:天底下不孝的事情有很多,其中没有子嗣,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舜帝背着父母娶妻,是因为害怕没有后代。君子认为舜帝不告而娶,实际上是符合孝道的。

不孝有三是哪三件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真正意思是什么

所谓不孝有三,是指:

一、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孟子所说的最大的不孝);

二、 阿谀曲从,陷亲不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

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真正意思

目前可考得最早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此解释的,是东汉末年的经学家赵岐。在他看来,从礼的角度出发,子孙不孝有三个方面: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赵岐所著的《孟子章句》是现存最早的《孟子》注本。因而赵岐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解释,千百年来都被视作是最正确的理解。即便是在如今,赵岐在近两千年前作出的这个解释都仍被不加修改地运用。

“无后”这个词语理解成没有后代,也许是正确的解释,只是放在这句话里不是很对;这样一个有歧义的词语,在古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左传》里面说“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理惑论》里说“牟子 曰:‘道之言导也。导人致於无为,牵之无前,引之无后,举之无上,抑之无下。’”,从这两个文献的语句里面可以看出,“无后”既有没有后代的解释,也有没有落后的意思。

不孝有三是哪三件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真正意思是什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被人最终误解也是有原因的,古人在说孟子的时候,常常会说孔孟之道,将两个人捆绑在一起,两个人也被称作儒家的两个圣人,《孟子》书里引用孔子说的一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里的无后就是说,最先开始做坏事的那个人,是没有后代的人吗?

同样都出自《孟子》这本书,很多人又联系到古代讲究的孝道,天然的就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理解成为没有后代的话,这是非常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种曲解。

《礼记》里面说“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说“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从此间种种的记载,可以看出,那时候讲最大的孝道,和生孩子没有一点点的关系,最大的孝顺是尊敬师长,就连奉养师长都没有尊敬重要。

不孝有三是哪三件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真正意思是什么

孟子作为战国时期名扬天下的名士,也不可能说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就是要有后代,当然了,让老人享受儿孙绕膝的人伦之乐,也是一种孝顺,这种与孟子那种人心中的大孝相差甚远,从孟子的言行来看,对于父母的孝顺,最大的孝是尊敬自己的父母。

《孟子》里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里的无后应该是事后才来汇报的意思,舜作为一代帝王,在没有告诉自己的父母时,就擅自做主娶了一个媳妇,这样的做法就是对父母的不尊重,不尊重父母就是最大的不孝顺,如果事前报告了自己的父母,那就是君子所为。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16812.html

(0)
开飞机的奥特曼开飞机的奥特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