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古装电视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你“午时三刻”、“三更半夜”这种台词,这些说到都是时间概念,那么理论上的一刻钟,一盏茶究竟是多长是假呢?
时间概念的由来
约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100刻,在漏壶箭杆上刻100格。
折合成现代计时单位,则1刻等于14分24秒。
所以一刻钟,现在就是15分钟的意思。
古人的计时方法
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
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
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
一个时辰是多久
古时候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每一段时间称为一时辰。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小时,时辰从半夜算起,子时是从半夜十一点到一点。
而所谓的午时是指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亥时是指晚上九点到半夜十一点。除此之外,古时候的更也是按照时辰来算的。
一般来说,更分为五更。一更指的是晚上七点到晚上九点;二更是晚上九点到半夜十一点;三更和子时时间是一样的,为半夜十一点到一点。
而四更是凌晨一点到凌晨三点,五更指的是凌晨三点到凌晨五点。古时候有专门提醒人们时间的职业,叫做“更夫”,是会分别在五更的时候打更,提醒人们时间。
一盏茶的时间
关于一盏茶的时间是多久,常见的有三种说法
一种即现在我们常见的一刻钟,也就是15分钟的时间;
一种说法是相当于现在的10分钟;
还有一种说法则是一盏茶的时间是从倒茶至茶凉的时间,没有固定的时长。
至于一盏茶的具体时长,目前尚无定论。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9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