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听到人们谈论什么客家人,对于这些特殊人群,生活在北方的人来说就会没有什么概念了。对客家人的理解,南方人要比北方人有深刻的体会。那什么是客家人?客家人为什么会称客家人?今天就这个问题与大家共同学习一下。
在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有一群特殊的汉族民系,叫客家人。他们坚守自己的民风民俗,形成一个举世闻名的族系。
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部迁徙史,一部漂泊史。
可以这样表述:世界之地,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就有客家人。客家人移民世界,创业世界。
客家人老家在哪里?又是哪里的客?
“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黄遵宪说:“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人,过江入八闽,辗转来海滨。”
罗香林在《客家学导论》中说:客家先民其先世则多属于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淮水流域以西,汉水流域以东等,即所谓中原旧地。
更有学者具体确定了客家人老家的大体范围:北起并州之上党(今山西长治),西界司州之弘农(今河南灵宝),东达扬州之淮南(今安徽寿县),南至豫州之新蔡(今河南新蔡)。
但是,更多的说法则是:客家人老家为河南“光州固始”。
如今,在信阳固始县,有大量的宗祠,纪念馆,其中陈元光宗祠,王审知宗祠,客家先祖宗庙等,成为世界各地客家人祭拜寻祖的地方。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凝塑了固始县独特的根亲文化。
但是,固始可寻祖,可凭吊,却不是客家民风民俗最地道的地方。为了探寻客家风情,很多人慕名走进赤溪镇,这个台山唯一的纯客家人聚居地。
也因为如此,赤溪被业内人称为最正宗河南遗民地。
赤溪镇,位于广东江门台山市东南部的赤溪半岛上,是台山仅有的纯客家镇。
这里的人讲客家话,遵客家俗,寻客家族谱,保留着最传统的客家人的传承。
岛上的宗祠、族谱以及相关县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赤溪客家人并不是从中原直接来到这里的,他们经历了反复迁徙的漫长过程。
《赤溪朱氏族谱记载》:带领他们来到广东的始祖叫章甫公,是江西芦陵参佐铨公的后裔,朱熹的第七世孙。
他们最初从赣入粤是在南宋末年,定居在四九和三合地区。
清乾隆年间来到台山。
清咸丰六年,由于五邑地区爆发“土客械斗”,朱氏家族再次迁移,来到了赤溪半岛。
近年来,根据研究大体梳理出赤溪客家人的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清康熙七年(1668),响应政府“展复”沿海号召迁来赤溪垦荒,当时主要居住在曹冲、横龙、磅礴、铜鼓等地,他们是最早的赤溪客家人,被称为曹冲人,也叫“老客家”。《赤溪县志》显示,到了咸丰初年,单单居住在台山一县的客家人就达30万之多。
第二部分:咸丰五年(1865),也就是老客家人在赤溪生活了200多年后,随着广东南部“土客械斗”的爆发,将近30000名客家人躲避灾难陆续来到这里,主要分居于赤溪、田头平原等地,他们被称作“新客家”,正是他们使清朝政府的“垦辟政策”得以落实。
第三部分:民国时期,鹤山、增城等地陆续又迁来一部分客家人,他们被称为“新新客家”。
客民习劳苦,繁生育,又善引族居,把赤溪一块贫瘠荒凉的土地,变成了今日的鱼米之乡。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