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古人粗枝大叶地将一天分为两段:白天、黑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后来可能觉得这样的一天太短,于是又把一夜分为五更,形成了敲梆报时的习惯,由此附带解决了一大批中老年男人的就业问题,更夫成了三百六十行之一。
夜晚巡夜人员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所以夜晚时间就称为“更”;有的地方是用击鼓方式报时,所以夜晚的时间还称为“鼓”,所谓的“几更天”或者“几鼓天”都是这个意思。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也是源自这里。
除此之外,为了解决白天的报时问题,钟楼和鼓楼相继被建造,晨起要撞钟报时,所以白天都称为“几点钟”。
古人对白天的雅称:日间,白日,白昼,日升与日落之间或黎明到黑夜之间的时间。因为昼的字意是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叫白天(跟夜相对)。因此昼是白天的别称。比如昼夜兼程,是指古代人有重要的事情,路程太远,只能不分白天和夜晚赶路。
古人的一天分十二个时辰,一时辰两个小时。每个时辰除了以地支表示以外,如子时、丑时、卯时......还有更雅致的名字。
平分日夜谓夜半,子时23:00-1:00。一半属于今日,一半属于明天。
人鸡俱安谓鸡鸣,丑时1:00-3:00 。公鸡清啼人熟睡,都各自的时间里舒适。
太阳一线谓平旦,寅时3:00-5:00。漆黑的夜里乍现天地一景。
守得天明谓日出,卯时05:00-07:00。新的生活正式开始。
一天早餐谓食时,辰时7:00-9:00。这是一天中最早的期待。
神采奕奕谓隅中,巳时9:00-11:00。一个人精神最饱满的时刻。
日照中空谓人中,午时11:00-13:00。太阳耀眼,人要休息。
阳光西斜谓日仄,未时13:00-15:00。与隅中相对,一天的第二个黄金时刻。
慢慢散步谓晡时,申时15:00-17:00。适合运动行走。
飞鸟归林谓日入,酉时17:00-19:00。夕阳西下,人亦归家。
日月交互谓黄昏,戌时19:00-21:00。有些邂逅发生在此时,“人约黄昏后”。
静静休息谓人定,亥时21:00-23:00。即人静,好好睡觉。
在这十二时辰中,有日出日落,星起星沉,也有鸡鸣人眠。人与自然一起轮转,顺时而为,配合得就像一首浪漫的诗。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330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