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是中华大姓,在中国历来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
截至2013年,刘姓人口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
“刘”字本义是杀,后引申为斧钺等利器,在东周青铜器铭文中“刘”字为手执两刀解剖状。
而它的繁体字,则是“劉”,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卯”、“金”、“刀”,这三个部分都和武器有关。
因此,刘字的产生也应该来自原始图腾崇拜,即某部落崇拜“刘”这一武器,可狩猎,可御敌,护佑族人在蛮荒时代得以平安发展繁衍。
刘姓来源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1、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
2、源于姬姓的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
3、外族的改姓
(1)赐姓:项羽的叔父项伯,因在鸿门宴对刘邦有救助之功,刘邦赐其家族姓刘。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即皇帝位后,接受戍卒娄敬定都关中的建议,决定把国都迁到长安,并因此赐娄敬姓刘。
(2)西汉初年:匈奴族刘姓。当时,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
(3)魏晋十六国时期:匈奴族的一支为争取中原人民的支持,自称是汉朝公主与匈奴单于的后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故而姓刘。
(4)北魏“勋臣八姓”之一有独孤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实行汉化改革,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
(5)唐末五代时期,突厥别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称是刘邦的后裔。五代十国中的后汉政权和北汉政权就是由沙陀刘氏建立的。
从西汉初期的匈奴贵族内附,南北朝的鲜卑族进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满洲八旗汉化,这期间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刘姓。
刘氏《三祖遗训》
西汉高帝遗训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而不绝于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这是汉高祖刘邦当年和大臣们在一起讨论、分析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江山的原因时所说的一番话。见载于《史记》和《汉书》。此句话也已成为中国人的名言之一)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7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225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