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子(约686年~760年前后),又名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代著名画家,被称为“百代画圣”。
吴道子少年时贫穷,最初做过民间画工,年轻时就有画名。他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但不久后辞职。后来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是中国山水画之祖师。他创造了笔间意远的山水“疏体”,使得山水成为独立的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庸地位。
吴道子小的时候,家境贫寒,穷困潦倒,孤苦伶仃。他学习刻苦,曾经跟随书法大家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
但是他更喜欢画画,发誓一定要学到画画的精髓。
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到他成年以后,他已经掌握了绘画的诀窍,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画家。
他曾经担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的县尉,不久之后就辞职了,流落到洛阳一带,靠从事壁画创作为生,尤其擅长画佛道人物。
他通过观察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终于有所悟,创造出“吴带当风”的绘画风格,比如衣纹的高、侧、深、斜、卷、折、飘、举的姿势,完全基于线条的组织而描摹出物体的性格,每一根线都符合造型传神的要求,每一根线都充满了韵律美,技艺更上一层楼,被后世称为“吴家样”。
公元713年左右(开元年间),吴道子因为画了《八十七神仙卷》,受到唐玄宗的欣赏,被召入长安,任内教博士,还命令他“没有皇上的昭命就不能画画。”
有一次,他跟随唐玄宗到东都洛阳,碰到了将军裴旻和书法家张旭,三人各自表演了自己的绝技,一时间传为美谈。
天宝年间,唐玄宗突然想起嘉陵江山青水秀,就命令吴道子到嘉陵江边去画画。
吴道子去了以后,并没有急着画,而是极目远眺,用心欣赏。
回到长安后,唐玄宗问他画得怎么样?
他回答道:“臣还一笔都没有动,但是嘉陵江的一山一水、一丘一壑都记在心里了。”
唐玄宗让他画来看看。
他屏气凝神,挥笔而就,一气呵成,一天之内嘉陵江三百里的风光跃然纸上。
《嘉陵江三百里》成为了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吴道子非凡的艺术才华,使他的作品名垂千古。唐朝时,据说他画的一扇屏风,就价值二万金,而喜爱其画者,手中若无他的作品,就没有资格称为收藏家。后人对他的评价更是众口一词,臻于极点,列其画为神品,称他是“笔法超人,为百代画圣。”
民间艺人赞云:“百年一吴生,万载留其名。画笔得正传,画史玉树春。”苏轼还说:“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道子画人物,…盖古今一人而已。”这虽有些失之偏颇,但我们却不难领略到吴道子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崇高地位和灿烂光辉。明朝江珂玉说得好“吴道子,画家之圣也,照映千古。”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14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