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简称宿,别称水城,古称下相、宿豫、钟吾等,江苏省地级市,宿迁位于长三角北翼,江苏省北部,是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处徐州、连云港、淮安中心地带。宿迁是江苏省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辐射的重要门户城市,是徐州都市圈、江淮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截至2020年6月,宿迁下辖2区3县,总面积855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宿迁户籍人口592.36万。
宿迁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古称下相、宿豫、钟吾、从德、酒都、下邳,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北倚骆马湖,南临洪泽湖。宿迁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
宿迁泗洪天岗湖发现的长臂猿化石,距今1000多万年,是亚洲迄今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之一。
在泗洪淮河岸边,5万年前便有先人临水而居,称为“下草湾人文化遗址”。相传夏、商、周三代,古族徐夷在此生息。
春秋时为钟吾国,秦置下相等县。公元前113年,西汉泗水国在此建都,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
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
南北朝、隋朝仍为宿豫县。宿豫曾为北魏宿预郡治所,梁东徐州治所,东魏东楚州治所并改名宿豫,陈安州治所,北周泗州治所,隋下邳郡治所。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隋下邳郡为泗州,仍以宿豫为州府。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宿豫县城被沂蒙山水冲圯(亦有黄河水冲圮之说),泗州遂移治于临淮县,宿豫县移治于下相城故址。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境内先后设怀文县、潼阳县、桃源县和临淮郡。其后至宋、元、明、清时期各州屡有废替。
宋属河东路淮阴军邳州郡,后属京东东路淮阳军。
蒙元、明、满清时期宿迁县属淮安府。
清朝初年为江南省的一部分。
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二省,宿迁属江苏省淮安府。 清初,宿迁又改属徐州。
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成立,废除州府制,宿迁先直属江苏省政府,后隶属淮阴行政督察区。
在人民革命斗争中,成立的泗宿县、宿迁县归华中军区六分区领导,属淮海区。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运河以东为宿豫县,运河西一度属泗宿县,今晓店以北到今徐州新沂市新安镇为宿北县。
1945年9月~1946年7月曾设宿迁,属泗宿县。
1946年6月,宿迁县(包括运东和运西)同宿北县新沂河以南地区,合为宿迁县,属淮阴专区。
1970年,属淮阴地区。
1983年,属淮阴市。
1987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迁县,设立县级宿迁市。
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由省直辖,下辖沭阳、泗阳、泗洪、宿豫4县和宿城区,市府驻宿城区。
200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豫县设立宿豫区。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ndnote.com/tougao/13836.html